我们为什么需要别人的回应?
2017-09-11

心理学家詹姆斯在《心理学原理》一书中曾经有过关于回应的精彩阐述:“如果可行,对一个人最残忍的惩罚莫过与此:给他自由,让他在社会上逍游,却又视之无物,完全不给他丝毫的关注。当他出现时,其他的人甚至都不愿稍稍侧身示意;当他讲话时,无人回应,也无人在意他的任何举止。如果我们周围每一个人见到我们时都视若无睹,根本就忽略我们的存在,要不了多久,我们心里就会充满愤怒,我们就能感觉到一种强烈而又莫名的绝望,相对于这种折磨,残酷的体罚将变成一种解脱。”
 
也许你会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在讲一个不太有把握的故事或段子时,如果听者表现出了明显的兴趣,比如开始微笑,抬起了眉毛,发出感兴趣的眼神,听者这些积极的回应会让你一下子充满了自信,结果讲得非常好。相反,你很有信心讲的内容,但听者却一片漠然,或者干脆低头不看你,那么你本来的信心荡然无存,唤起的是强烈的焦虑与怀疑。
 
我们对回应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在婴儿依恋的研究中,有一个叫做“Still Face”的经典实验,生动地演示了婴儿对于积极回应的强烈需要。实验是这样进行的:先让母亲与婴儿待在一起,母亲愉快地与婴儿互动着,婴儿看着母亲,母亲微笑、跟他说话、摸摸他、拍拍他,逗逗他。婴儿与母亲都开心的笑着,两人的交流很愉悦,气氛很轻松。之后,母亲转了转头,再次面向婴儿时,母亲换上了一幅面无表情的脸(still face)。婴儿最初仍然微笑着,继续跟母亲“依、呀”的说着话,当母亲继续面无表情时,婴儿努力做些表情与动作逗逗母亲,试图唤起母亲的回应。残酷的实验继续,母亲仍然是面无表情,最终,婴儿变得着急和烦躁,最终大哭起来。有兴趣的可参看视频:http://baidu.ku6.com/watch/8609217727136985008.html?page=videoMultiNeed
 
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积极的回应对婴儿的心理稳定是必不可少的。当被积极回应时,婴儿是开心的、安全的,当缺乏回应时,婴儿是焦虑的、害怕的。这个实验演示了人类对于回应需要的原型,人的一生都会因为是否被回应而有积极或消极的体验。我们一辈子都需要食物,这让我们充满了生理能量;我们也一辈子需要他人的回应,这让我们充满了心理能量(安全、自信、精力、愉悦......)。
 
心理学家推测,被充分回应的婴儿,能够发展出对外界的信任感,并能够去爱他人。没有被足够回应的婴儿,可能会发展出对外界强烈的不信任感,由此导致的消极后果有好几种:有些人难以爱他人,宁愿固守在自己的牢笼里,学术名叫做“回避型依恋”——这些人觉得爱情或亲密感情只在电影或小说中存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或者即使有,他们也感受不到。另一些人回应不足的人会形成“痴迷型依恋”——他们总是需要强烈的被爱的感觉,他们总会怀疑对方不爱自己。严重者会形成反社会人格,这些人只以犯罪或破坏社会为乐,无法与他人或社会形成建设性的心理联结。
 
以前曾经听到一个妈妈说过自己的育儿经历。她采取了严格的定时喂养策略,当婴儿在床上大哭时,她不理对方,既没有安慰,也没有喂食,她说“我随他去了,他想哭多久就多久”,只有到了时间之后才给予喂食。因为事情太多,她有时还会忘记喂食。长大之后,她的儿子成为了一个经常欺骗别人的人,因为放高利贷被抓而坐牢几年。我难免会去猜测,也许是由于婴儿期缺乏足够回应的体验,让她的儿子成为了一个对社会充满敌意和剥削的罪犯。
 
婴儿期缺乏回应对人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心理方面,也表现对生理健康、社会化发展的消极影响。心理学家Spitz 观察了在孤独院中长大的孩子,这些孩子是在 3 到 12 个月间被他们的妈妈抛弃的,这些婴儿被安置在一个大房子里,与其他至少 7 个婴儿一起由一个护士看护。不象与妈妈分离以前那样高兴和随和,在这里他们哭泣,退缩,体重减轻,而且很难入睡。如果婴儿认识的养育者不能代替婴儿的母亲,婴儿的抑郁就会迅速严重起来。这个研究还发现,没有被充分回应的婴儿死亡率大大高于被正常抚养的婴儿。
 
有一个研究对44名小偷的生活史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小偷在5岁前经历过6个月以上分离的有17人。心理学家Bowlby继续研究回应缺失对婴儿成长的影响,提出了“母爱剥夺理论”(我的假设是:母爱剥夺对人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回应缺失,如果母爱剥夺之后的替代抚养者能够给予婴儿及时有效的回应,并不会对婴儿的身心发展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发现母爱剥夺对婴儿的智力发育、情感发展、人际关系、大脑成熟等均有不利的影响,具体表现在:
对儿童智力的影响:
1、在婴儿时期,母亲对婴儿的需求做出迅速、敏感的反应,能刺激婴儿更主动、更积极地探索世界,从而促进智力的发育。
2、温馨的家庭心理环境和愉快的情绪,对下丘脑内调节生长激素释放的机构有着神奇的刺激作用,使它源源不断地分泌“生长激素释放激素”,促使生长激素释放增加,使孩子们能健康地成长。
3、被剥夺母爱的儿童由于经常得不到母亲的爱抚,导致皮肤饥饿,长期下去就会影响食欲、营养不良,甚者是智力衰退。 严重者还会是剥夺性侏儒症:一些由于家庭破裂或不和睦而生活在恶劣的家庭情感环境中、缺乏母爱的孩子,即使有足够的营养,孩子的身高仍然不见增长。如下图中的长不高的儿童:
 
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1、形成无情感的性格。对于长期母爱缺失的孩子,他们的焦虑和恐惧感由于得不到母亲及时的平复而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由此逐渐形成情感隔离、压抑的防御机制,出现“述情障碍”。
2、埃里克森认为,如果孩子感到被剥夺,被抛弃,那么有可能就为今后的不信任埋下伏笔。这些人无法与他人形成持久稳定的情感联结,缺少人际交往的技巧,也会让周围人不喜欢他们。
3、母亲提供最多的言语教导、具体示范,给以最多的观察模仿的行为榜样,提供最多的反馈、评价,为其创造最多练习、实践的机会。这些有利于孩子社会化的发展。
母爱剥夺的神经生物学效应
1、对新生大鼠母婴分离后正常饲养的实验中发现,对母爱剥夺组与非剥夺组成鼠分别予以慢性应激后,母爱剥夺组引起自发活动的总路程与周边路程减少,休息时间增加,并伴有抑郁样行为。
2、对空间记忆、情绪记忆、海马神经再生机制、应激事件易感性等均有不利影响。
 
正因为积极回应对人具有如此重要的生理、心理与社会意义,因此,如果你成为了父亲或母亲,一定要给予孩子及时又有效的回应,这会有利于孩子发展出安全型依恋,发展对周围人的信任感与爱的联结,并感到强烈的自信。同样,你在与周围人相处时,也要经常以言语或身体语言回应他人。每一次的点头、微笑、眼神回馈、身体接触、及时回复、认真倾听,每一次对别人情感的准确理解,均是给予他人的心灵养料,对方会因此感到被爱并对你心存感激。
 
参考文献:
母爱剥夺_百度百科
卢燕飞,齐可民. 母爱剥夺对留守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及营养干预研究进展.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年第24卷第3期
李亚菲,鲁利群. 母爱剥夺与神经行为发育.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4年第9卷第4期
 
(俞林鑫)

Baidu
map